他,是全球第八大富豪,花旗集團最大個人股東。他的祖父,是沙烏地開國國王,他,是沙烏地王子——瓦利德。擁有兩百億美元身價的他,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巨富,在全球富豪則排第八。在西方世界,他更是能控制花旗銀行的大股東。
【文/吳修辰】

他,是全球第八大富豪,花旗集團最大個人股東。

他的祖父,是沙烏地開國國王,他,是沙烏地王子——瓦利德。  

黑夜裡,飛機降落利雅德國際機場,沙烏地阿拉伯首都,海拔七百五十公尺高的沙漠綠洲。沙漠的地底,蘊藏著全球四分之一的油源。黃沙、駱駝、黑金是這國度的面貌。

在保守的沙漠國度,有一讓人驚奇的「國中之國」(The Kingdom inside the Kingdom)。十一月二十一日中午,我們的座車經過手持烏茲衝鋒槍的皇室防衛隊人員安檢無誤後,才緩駛過架著機關槍的迷彩裝甲車,抵達王國中心(Kingdom Centre)大樓。

這是沙烏地最高建物,造價新台幣一百四十五億元,主人就是王國控股公司(Kingdom Holding Company)董事長——瓦利德王子(H.R.H. 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 Bin Abdulaziz Al-Saud),沙烏地開國國王阿布都阿濟茲‧沙烏的孫子。

他的「國中之國」高達302公尺的王國中心大廈,是沙烏地阿拉伯最高樓。獨特的造型,被列為世界建築新七大奇觀之一。
(照片提供/商業周刊)
擁有兩百億美元身價的他,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巨富,在全球富豪則排第八。在西方世界,他更是能控制花旗銀行的大股東。他的家如皇宮達十二萬坪,他有三架專機:波音七四七、七六七與空中巴士A340。其財富,足以買下兩百架的波音七四七,我們的中正機場還容納不下。

按下按鈕,七秒鐘後,我們來到六十六樓。門一打開,出現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電梯門前,站著兩位身材高挑,穿著時髦套裝的美女,迎接我們。此處是全沙烏地最接近天空的企業總部,與地面上的利雅德,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這裡,有六O%的員工是女性,出了電梯,她們能脫下黑袍,摘掉面紗,甚至可以自由的和男同事坐在同一間辦公室。她們有建築設計師、旅遊專家、公關高手、秘書。

這在西方世界看來稀鬆平常的事,在沙烏地阿拉伯,卻是要有敢和宗教對抗的勇氣。因為,瓦利德是沙國改革派的先鋒。

他個人擁有的王國控股,連續三年,名列沙烏地第一大企業。控有花旗集團、歐洲迪士尼、四季飯店、HP等國際一流企業股權。與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一樣,他們也是從事金融投資服務,到二OO五年底,資產規模一千四百二十億里亞(約合新台幣一兆二千六百億元),營收八百二十億里亞(約合新台幣七千三百八十億元)。

出生皇族後裔,他卻流落異鄉 從小街頭闖蕩,磨練出獨立的韌性

沙烏地建國迄今七十四年,皇室不斷繁衍,目前共有五千名王子。每名王子生下來每月都能領到固定薪俸,從兩萬至十萬美元不等。簡單說,在國庫與皇室私人金庫相通的國度裡,皇室成員不必工作就可坐領大筆錢。其中,前任國王最寵愛的小兒子,花了十億美元建造一座有七四七飛機停機坪的宮殿,因為極盡奢華之能事,還因此登上國際媒體。

瓦利德卻生而不平等。

瓦利德的祖先當年就是從這裡征服沙烏地各部落,於1932年建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如今這個古城堡已成為一座博物館。
(照片提供/商業周刊)
在二十一個親王中,他的父親——塔立爾王子(曾任財政部長)思想最為開放,背離皇族傳統,娶黎巴嫩女子札赫拉(Zahra)為妻,生下瓦利德。一位外籍女性要在阿拉伯皇室立足,這極不可能。而,血統的不純正,更斷絕瓦利德繼承皇位的政治可能。加上與國內保守勢力不合,父親一度被流放埃及三年。後來,父親與母親離異,瓦利德遂與母親長住黎巴嫩。這刻起,瓦利德已注定要自己打天下。

一九六O年代,黎巴嫩貝魯特是中東的開放代表。位於地中海東岸的國度,曾是法國殖民地,貝魯特還被喻為「中東的巴黎」,夜生活繁華。當中東籮罩在伊斯蘭教保守的文化時,貝魯特早就可見外國女性著短褲、短裙在街上散步,中東的第一所女子學院也設立於此。

在瓦利德王子的自傳《Alwaleed》裡,記錄著他從王子,過著平民生活時的叛逆作為:「瓦利德小時候就會逃學,而且不回家。即使是個王子,他會在街上睡覺不回家,而且會在街上尋找沒上鎖的汽車,只要找到門沒鎖的車,就會鑽上去睡在後座上。」瓦利德街頭歷程,與一般在皇宮中長大的王子不同。

十三歲那一年,他的父親發現瓦利德的生活太過叛逆,絲毫沒有王子的樣子,決定把他帶回利雅德,送進King Abdul Aziz Military Academy軍校就讀,管教他桀驁不馴的個性。回到守舊的沙烏地文化,瓦利德被磨練打掃馬桶、浴室、早上六點自己做早餐,晚上六點準時睡覺。他說:「這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捩點。」

戰爭危機籠罩,他卻逆勢操作 大舉搜購土地,累積擴張的第一桶金

不過叛逆基因仍在他血液中流竄。五年後,因為想回黎巴嫩,他竟然大膽的寫信給當時的國王費瑟,要求離開軍校。國王對此不悅,要他父親讓他回去黎巴嫩。後來,他又轉往美國門羅大學念企業管理。

瓦利德誕生在危機之中,也在危機中致富。

一九八O年兩伊戰爭開打,引爆第二次石油危機。油價從每桶十二美元,暴漲到四十美元。沙烏地油元收入大增,政府將大筆油元投入基礎建設,建公路、大樓、電力公司、海水淡化廠,過去沒有的公共施設,沙烏地似乎要在一夜之間把它蓋起來。龐大商機,吸引世界各大財團搶進沙烏地,而油價大漲引爆的通貨膨脹及建設商機,造成沙烏地土地大漲八十倍。當時,二十五歲的瓦利德,剛從美國念完大學回到利雅德。當大多數的王子們還封閉於沙漠皇宮,瓦利德很清楚的看到攤在眼前的現實:他是一個在皇室沒有前途的王子。在皇室沒有前途,並不代表他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斟酌後,他拿著父親給他的一萬五千美元及一戶四個房間的房子,成立王國建築公司,跨入商界。這是他發跡的本錢。

沙漠裡的黑金,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瓦利德是第一位想到把油元財富,轉換成全球投資的皇室成員。在二十年前,他就有這樣的遠見與膽識。

一九九O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再度引爆中東緊張。沙烏地人擔心沙烏地將是下一個戰場,忙著拋售土地。當時,利雅德地價跌掉三分之二。瓦利德逆勢操作,反向大舉搜購。三十五歲不到的他,趁著戰爭危機成了利雅德最大個人地主。戰後,他開始出售土地,報酬率平均達四OO%。

「這就是我的投資方式,只要便宜到極點,我就買了。」瓦利德對記者道出他的投資理念。

創業第一個十年,瓦利德靠土地致富。但讓他成為世界級富豪的關鍵,則是跨入銀行業。 

靠土地致富後,他卻跨入銀行 善用各地分行,提供有價值的情報

「我想要進入商業世界的核心,而銀行正是所有經濟活動的眼睛。」瓦利德說。他挑中的第一個標的,是當時沙國體質最差、規模最小的聯合沙烏地商業銀行(United Saudi Commercial Bank)。他敲進七%USCB股權,做成沙烏地第一樁美式惡意購併交易,拿下USCB控制權。進入公司後,他裁掉超過六百名員工,縮減七O%營運成本。兩年後,USCB轉虧為盈。

一九九一年,美商花旗銀行瀕臨破產,成為瓦利德的新獵物。

「當時所有人都反對我投資花旗,甚至父親都反對。」瓦利德回憶,但他做了研究後認為,花旗是全球品牌,有國際布局,這些無形價值是其他銀行難以匹敵的。

花旗瀕臨破產,他卻大膽買進 看中全球品牌、國際布局等無形價值

他一個人在沙漠帳篷裡考慮三天,決定認購五億九千萬美元的花旗可轉換公司債。連同之前在股市買進的花旗股票,單是這一檔股票,他就砸了八億美元。

直到今天,瓦利德仍持有三‧六%花旗股權,是花旗最大個人股東。依此估算,只要花旗股價上漲一美元,他的身價就會增加兩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十五億元)。此役成功,讓瓦利德在一九九八年,四十四歲時,以一百三十億美元身價首度晉升全球十大富豪。

一九九四年,瓦利德從美國股市買進二二%四季飯店股權,開啟他的飯店投資布局。十二年後的今天,瓦利德更進一步與全球首富比爾‧蓋茲聯手以三十七億美元,買下四季飯店全部股權。要讓四季飯店從美國股市下市,但仍交由原經營團隊管理。他希望讓四季飯店股東、客戶與員工有更穩定與長遠的經營環境,不再受到資本市場干擾。

如今瓦利德在全球投資超過十五個連鎖飯店集團,在全球擁有三百五十五家飯店,「我在全世界都有飯店,根本不用再買豪宅了。」瓦利德打趣的告訴記者。

作風美式的瓦利德已成為美國最大個人投資者,他的沙烏地皇室身分,更成為扮演阿拉伯世界與西方國家之間的橋樑。

但是,「九一一事件」改變了瓦利德的投資地圖,也讓以沙烏地為首的阿拉伯國家重新思考:以往的投資是否過度集中西方世界?東方新興的亞洲市場應該獲得更多的關注。

從瓦利德看油元投資 連接亞洲和中東的新絲路已然成形

美國以反恐為名的連串措施,被阿拉伯人認為是敵視來自中東的資金與人。過去,美國是中東油元的投資天堂,現在,則被認為是敵視穆斯林的霸權。

中東資金開始撤離美國資本市場,轉回中東,這股勢力有多大?沙國股市在三年間,從五千點漲到兩萬點,油元繼續往亞洲流竄。二OO六年九月份,麥肯錫出了一份名為「新絲路」的報告預估,未來三年緊鄰波斯灣的海灣六國(編按:沙烏地、卡達、阿聯、科威特、阿曼、巴林)投資亞洲,將超過三千五百億美元。也就是,過去從不投資亞洲的海灣六國,未來亞洲在其投資組合占比將達二O%。

以瓦利德為例,他積極介入中國上市公司,今年陸續投資了中國第二大銀行及第一大建設集團。他的轉變,影響了與他關係緊密的沙烏地現任國王阿布都拉。他去年上任後,開始執行東向政策。今年一月馬上赴中國訪問,隨後胡錦濤也在四月訪問沙烏地。這是歷史上兩國元首互訪最緊密的關係。

在沙烏地國王訪問完中國後,沙烏地石油公司宣布將在大陸投資成立兩座煉油廠。沙烏地的大型政府標案,也以中國廠商為優先。沙烏地需要中國便宜的勞力,中國需要沙烏地龐大的石油與資金,支持中國的發展。麥肯錫杜拜分公司負責人奇托‧波爾(Kito de Boer)就說,亞洲如果擁有海灣六國的資金投入,發展將會更加快速。

隨著瓦利德對亞洲投資越來越大,《財星》雜誌在二OO五年選他為「亞洲十大最有影響力的人士」。

這正是中東油元投資的縮影,隨著中東油元開始轉向亞洲,一條重新連結亞洲與中東的「新絲路」已經隱然成形,這條「新絲路」因為海灣國家的油元獲利不斷攀高,龐大商機已是呼之欲出。

from: 《商業周刊》 2006/12/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o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