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通膨高張、機票調漲,照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估計,今年的全球旅遊業,還是會很熱。

其中,受惠最大的是所謂的新興國家。包括非洲的埃及與摩洛哥,還有亞洲準備要辦奧運的中國,以及貨幣貶值中的南韓,帶有神祕色彩的柬埔寨與尼泊爾等國家的外國旅客人次,目前為止都還維持兩位數字的成長率。另外,除了本來就是常客的德國、美國、英國與法國人,今年的世界十大旅遊大戶中,還冒出了中國人與俄羅斯人。

《經濟學人》雜誌把這波中國、俄羅斯等新興國家人民,大步走進世界旅遊市場的現象,稱為二次大戰以來的「第三波旅遊革命」。第一波,是六○年代,當時先進國家漸漸走出了戰爭,收入改善,生活穩定,航空公司紛紛成立,旅行團開始流行起來,吸引了很多人出國。第二波,則是九○年代的網路革命,顛覆了人們買機票、訂旅館的型態,也讓整個產業出現了新的面貌。 

毫無疑問,這一次,新興國家正在大幅改寫世界旅遊產業。一來,當然是他們所創造出來的新富人口,為世界增加了大量的旅客。拿中國來說,每年在內地旅遊的人次,高達十六億,出國的,也逼近五千萬。印度人目前出國的人次大概有一千萬人次,沒中國多,卻也是很大的商機。

但更值得重視的,是這些國家努力拓展國內旅遊市場的企圖心。世界旅遊組織說,二○○七年去中東的外國人,成長一三%,一年有四六○○萬人次;來到印度、中國等亞太國家的人數更多,高達一億八五○○萬人次,也比前一年增加一成;至於大家印象中髒兮兮、但卻蘊藏了豐富天然資源的非洲,居然也成長了八%,人次也逼近四五○ ○萬。

怎麼做到的?首先,這些國家都不約而同的大打經濟牌,例如中東的杜拜、中國的上海、印度的孟買。想想看,如果去一個國家,能增長見聞,又能同時看看有沒有錢可賺,怎會不吸引人呢?

其次,是環境品質的改善。例如公共建設與衛生,這些國家至少在主要的觀光景點上,都有驚人的進步。相反的,在那些官員苟且腐敗的國家,旅遊產業在這波浪潮中不進反退。例如西班牙,幾個一度在八○年代很受歡迎的沙灘,後來蓋了很多旅館與餐廳,但卻沒有做好環境規劃,現在有些地方又臭又髒,旅客只要去一次,下次絕不會再去。

此外,這些新興國家當中表現不俗的,都不會單戀單一國家的旅客,而是有著較多元的「吸客」策略。例如馬來西亞,除了傳統的歐美人士,該國旅遊業者幾年來就成功吸引許多中東旅客前往觀光。當地旅行社知道中東旅客不在乎花錢,但酷愛頂級精品,因此不再帶他們到傳統廉價的禮品店,而是改與大型購物中心的奢華商店合作;很多旅館與餐廳為了吸引這些中東旅客,也刻意標榜出提供回教食品(H alal)的字樣。二○○○年,去馬來西亞的中東旅客人次約六萬人,八年後的今天,暴增超過四倍。

旅遊業,本來就是一個國國爭食、年產值高達九千億美元的大產業;如果加上周邊相關的行業(例如大型育樂中心、度假中心等),世界旅行與旅遊組織(WTTC)說,一年的產值可能超過六兆美元,約佔全球國民產值的一成。而且,照這樣推算所創造出來的就業機會,也是最多的,就算不計入開餐廳的、開咖啡館的這類「可以算是旅遊業、也不完全是旅遊業」的產業,就業人數,最少也超過兩億四千萬。 

【2008-08-01 聯合新聞網 by 沈雲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o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