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4月以來有約35家外國公司已經或計畫從美國各證券交易所下市,
其中不乏英國航空、ICI與趨勢科技等知名企業。圖為一位行人行經紐約證交所門前。

彭博資訊

今年到美國上市的外國企業數目銳減,雪上加霜的是,4月以來已有30多家外國公司已經或計畫從美國下市,其中不乏英國航空、I-CI與趨勢科技等知名企業。

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的資料顯示,約有35家外國公司自動宣布打算從美國下市,其中以英國企業最多,其次是澳洲與法國企業。

這些公司說,決定從美國下市的原因很多,包括多重會計準則令人難以適從、沙賓法案的規定太嚴、股票成交量太低,以及主管機關放寬下市條件等因素。

隨著全球股市反彈,這些公司退出美國股市也凸顯出美國投資人熱中海外炒股。美國投資人似乎愈來愈不喜歡有80年歷史的美國存託憑證(ADR),反而偏好直接在國外股市買賣股票。哈佛法學院教授、資本市場管理委員會(CCMR)主委史考特(Hal Scott)說:「在美國上市的好處減少,爭訟與管理成本卻升高。」

這些從美國下市的公司不乏老牌或全球知名企業,諸如英國航空(BA)、法國食品集團丹農公司(Danone)以及在日本掛牌的趨勢科技。日本保險業者千禧控股公司也在美國上市數十年後決定收攤。大多數表示,他們的股票會繼續在店頭市場交易,但不再被迫遵守紐約證券交易所、那斯達克股市或SEC等主管機構的規定。

下市條件放寬也是原因之一。新法令規定,若過去12個月來某公司ADR的每日成交量不到其全球成交量的5%,就可向SEC申請下市。史考特說:「既然這些公司可以選擇,他們決定下市。」

俄亥俄州立大學費雪商學院教授卡羅伊,以及猶他大學教授巴拉巴魯克、雷家,對來自24國家的跨國上市公司進行研究後指出,還有許多公司符合下市資格。他們的研究發現,已開發市場ADR在美國的平均交易量為其全球交易的17%。有幾國的數字更低,例如日本、義大利和瑞士公司發行的ADR,在美國的平均交易量只占其全球交易量的2%至3%。

大多數公司明確表示,維持在美國上市的成本超過利益,有些甚至挑明說,下市反而賺到。例如英國卜內門化學公司(ICI)說,下市可節省800萬美元成本。

【2007/07/07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o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