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 你對現在的自己基本滿意嗎? 

  A、是(去2)B、否(去7)


2、 喜歡戰爭題材的作品嗎? 

  A、很喜歡(去7)B、否或一般(去3)


3、有過強烈的無奈感、發覺生活中有些事是不得不接受的嗎?

  A、是(去5)B、否(去4)


4、相信善有善報、等價交換的說法?

  A、是(答案A)B、否(去5)


5、你的自我保護意識很強嗎?

  A、是(去8)B、否(去6)


6、比起遊樂場來更喜歡名勝古跡?

  A、是(答案E)B、否(去8)


7、更喜歡對抗類的比賽(如籃球、擊劍)還是輕鬆的運動(如游泳、散步)?

  A、對抗類的比賽(去12)B、輕鬆的運動(去3)


8、你是個喜歡質疑現實的人嗎?

  A、是(去10)B、否(去9)


9、最近經常有迷茫的感覺嗎?

  A、是(去10)B、否(答案G)


10、你相信只要努力改變自己,自己以後會成為一個更出色的人嗎?

  A、是(答案F)B、否(去11)


11、偶爾會覺得一切都是虛幻?

  A、是(答案D)B、否(答案G)


12、有人說過你太理想主義了嗎?

  A、是(去13)B、否(去14)


13、"肮髒"這個詞比 "罪惡"更讓你討厭?

  A、是(答案B)B、否(去14)


14、混亂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A、可怕(去3)B、機會(答案C)


答案:

A、傳說中的堯舜時代

這是個美好和天真的時代,傳說那時的人們都純潔高尚、沒有險惡的勾心鬥角,大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相應地,你是個充滿夢想的孩子,不管實際年齡如何,至少現在你的心理年齡很年輕,可能在18歲以下。你相信世界的美好,喜歡" 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的結局,然而世界真的是你想像的那樣子嗎?


B、戰國時代

戰國時代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時期,這一時期既充滿戰亂,又充滿各種思想的火花,盡管有許多殘酷的事,但高尚與優雅在這一時期依然受到很強的推崇。你是個不安於現狀的人,過久的和平讓你感到厭倦,也許偶爾你因此會被冠上"好戰" 的名號,但其實你只是討厭沉悶罷了。你有脫離現實和在意形式的一面,美麗的事物對你很有吸引力。


C、三國時代

比起同處戰亂年代的戰國時期來,這是一個更不擇手段的年代。你喜歡競爭,好勝心強,充沛的精力讓你對各種有挑戰性的事都很感興趣。?P戰國時代不同的是,和"美" 這種抽像的東西相比你更注重現實,即使你是一個很道德的人,也不喜歡把道德掛在嘴邊,在你看來,能驗證一切的只有行動。


D、魏晉時代

魏晉時代的特點之一是種種頹廢的風氣,由於經歷的苦難太多,人們變得開始不相信現實,感到在這無常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不可信的。生活在這一時代的你,同樣是個喜歡懷疑的人,有時甚至懷疑自己的存在。你對世界持悲觀的看法,現實對你來說常常是令人悲哀和無能為力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你是個消沉的人,所謂絕望的頂點是樂觀,你只是比別人更清楚地看到了世界灰暗的一面而已。


E、唐朝

唐朝是安定和繁榮的時代,無論文化還是財富都達到了太平盛世的頂峰。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你,內心也是安穩的,你喜歡平靜的生活,個性溫和成熟,具有較強的包容心。你應該經歷過一些小的苦惱,但卻沒有遭受過太大的打擊,可以說你是個幸福的人,也會給你身邊的人帶來幸福。


F、五四時代

套用《雙城記》裡的那句話,這是個光明的年代,也是個黑暗的年代,我們的前方有著一切,我們又一無所有。你或許正處在思想上的轉變期,一些事讓你對過去的自己發生了懷疑,決定重新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走過這段路之後,一切會變得更好的。


G、現代

你簡直就是為我們的這個時代而生的!你並非不知道這世上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但你能把它們作為生活的一部分來接受下來,這讓你過得很好。你不喜歡紛爭,也會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紛爭。儘管這些會困擾你,但基本上說來你對現代社會裡的種種問題多數能應付的比較好,也懂得如何在這紛繁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位置,這說明你是個成熟且適應力強的人。


H、未來

如果你在做這套測試時做來做去總是回到同一道題目上,那麼你是個奇特的未來人……

=====================================================

A Tale of Two Cities Charles Dickens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 . . .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年代,這是無知的年代
這是信仰的新紀元,這是懷疑的新紀元
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的春天,這是絕望的冬天
我們無所不有,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走向天堂之路,我們通往地獄之門....

1775年12月的一個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輕醫生梅尼特散步時,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強迫出診。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個發狂的絕色農婦和一個身受劍傷的少年飲恨而死的慘狀,并獲悉侯爵兄弟為了片刻淫樂殺害他們全家的內情。他拒絕侯爵兄弟的重金賄賂,寫信向朝廷告發。不料控告信落到被告人手中,醫生被關進巴士底獄,從此与世隔絕,杳無音訊。兩年后,妻子心碎而死。幼小的孤女路茜被好友勞雷接到倫敦,在善良的女仆普洛斯撫養下長大。

  18年后,梅尼特醫生獲釋。這位精神失常的白發老人被巴黎圣安東尼區的一名酒販、他舊日的仆人得伐石收留。這時,女儿路茜已經成長,專程接他去英國居住。旅途上,他們邂逅法國青年查理·代爾納,受到他的細心照料。

  原來代爾納就是侯爵的儿子。他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惡,毅然放棄財產的繼承權和貴族的姓氏,移居倫敦,當了一名法語教師。在与梅尼特父女的交往中,他對路茜產生了真誠的愛情。梅尼特為了女儿的幸福,決定埋葬過去,欣然同意他們的婚事。

  在法國,代爾納父母相繼去世,叔父厄弗里蒙地侯爵繼續為所欲為。當他那狂載的馬車若無其事地軋死一個農民的孩子后,終于被孩子父親用刀殺死。一場革命的風暴正在醞釀之中,得伐石的酒店就是革命活動的聯絡點,他的妻子不停地把貴族的暴行編織成不同的花紋,記錄在圍巾上,渴望复仇。

  1739年法國大革命的風暴終于襲來了。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獄,把貴族一個個送上斷頭台。遠在倫敦的代爾納為了營救管家蓋白勒,冒險回國,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獄。梅尼特父女聞訊后星夜赶到。醫生的出庭作證使代爾納回到妻子的身邊。可是,几小時后,代爾納又被逮捕。在法庭上,得伐石宣讀了當年醫生在獄中寫下的血書:向蒼天和大地控告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最后一個人。法庭判處代爾納死刑。

  就在這時,一直暗暗愛慕路茜的律師助手卡爾登來到巴黎,買通獄卒,混入監獄,頂替了昏迷中的代爾納,梅尼特父女早已准備就緒,代爾納一到,馬上出發。一行人順利地离開法國。

  得伐石太太在代爾納被判決后,又到梅尼特住所搜捕路茜及其幼女,在与普洛斯的爭斗中,因槍支走火而斃命。而斷頭台上,卡爾登為了愛情,從容獻身。


《雙城記》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早在創作《雙城記》之前很久,狄更斯就對法國大革命极為關注,反复研讀英國歷史學家卡萊爾的《法國革命史》和其他學者的有關著作。他對法國大革命的濃厚興趣發端于對當時英國潛伏著的嚴重的社會危机的擔憂。1854年底,他說:“我相信,不滿情緒像這樣冒煙比火燒起來還要坏得多,這特別像法國在第一次革命爆發前的公眾心理,這就有危險,由于千百种原因——如收成不好、貴族階級的專橫与無能把已經緊張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緊、海外戰爭的失利、國內偶發事件等等——變成那次從未見過的一場可怕的大火。”可見,《雙城記》這部歷史小說的創作動机在于借古諷今,以法國大革命的歷史經驗為借鑒,給英國統治階級敲響警鐘;同時,通過對革命恐怖的极端描寫,也對心怀憤懣、希圖以暴力對抗暴政的人民群眾提出警告,幻想為社會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國現狀尋找一條出路。

  《雙城記》有其不同于一般歷史小說的地方,它的人物和主要情節都是虛构的。在法國大革命廣闊的真實背景下,作者以虛构人物梅尼特醫生的經歷為主線索,把冤獄、愛情与复仇三個互相獨立而又互相關聯的故事交織在一起,情節錯綜,頭緒紛繁。作者采取倒敘、插敘、伏筆、舖墊等手法,使小說結构完整嚴密,情節曲折緊張而富有戲劇性,表現了卓越的藝術技巧。《雙城記》風格肅穆、沉郁,充滿憂憤,但缺少早期作品的幽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noday 的頭像
    tinoday

    用雙腳走遍世界 用真心感覺周圍

    tino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