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美國商務部曾經對中小企業主創業的存活率作過一個統計,統計的結論這麼說:創業第一年就倒閉的約 1/3,第二年倒閉者佔 50%,第三年約有 2/3 無法繼續經營,到了第五年有 80% 的新創事業已經宣告消失。換句話說,新創事業能夠挺到第五年還能繼續經營的祇剩下 20%。
由於創業經常是對人生高度挑戰的不歸路,創業失敗者再回到職場若非面臨本身適應不良的問題,也可能面臨同儕異樣的眼光或者背負重大債務的問題,因此創業之路並非人人都可以走的通,好的專業經理人未必適合創業,成功的創業家也未必是適任的專業經理人,在創業行為的研究文獻中早已載明:傑出的專業經理人並不必然是成功的創業家,專業經理人某些天生的特質及面對挑戰的角色扮演和創業者亦不盡然相同。因此走向創業之路以求致富其實是對自己創業適合度的信任投票,投票過關者就當所謂的老闆,有機會致富,然而也未必致大富;投票不過關者,就可能負債累累,面臨債主上門逼身還債的命運,有家有眷的人,受苦的恐怕就不是祇有創業者本人了。
新創事業存活三要素
回過頭來,我們要探討美國中小企業主創業5 年內存活率何以祇有20% 的原因 (台灣中小企業創業5年內的存活率應該會稍微高些),根據學術界和創投界的研究結論:5年後倖存的20% 的中小企業俱備了三項重要的因素:創業主的創業適性、創業 idea的市場性和創業資金的適足性。創業適性涉及到人 (創業主) 的問題,創業 idea的市場性涉及到市場對你的創業 idea 要不要買單的問題,創業資金的適足性就涉及到創業主本人創業資金週轉能力的問題,三者缺一不可。創業必先在5 年內立於不敗之地 (存活),爾後再徐圖進一步的發展和成功,這三項要素就是先立於不敗的基本關鍵。
第一項,創業主的創業適性簡單來說就是你適不適當老闆,學界和創投界在評估成功的創業家之後,將適合當老闆的人歸納出天生的14個特質和後天的8 個角色要求。天生的特質有許多是與生俱來的人格本質,較難後天模仿或臨時自我創造,角色要求則是情境壓力下的演出,換句話說,扮演創業主的人,不管你喜不喜歡這個角色,也不管你承受壓力有多重,你就是必須恰如其份的演出一位成功老闆的角色。
第二項,創業 idea的市場性就是要創業主先行確認擬創業的idea 有沒有足以在市場生存的利基。這些利基包括了:消費者願意掏腰包來買你的服務或商品,有足夠的競爭力搶佔市場現存競爭者的 Market Share,或甚至是有進一步的能力製造更大的 Market Share (不是只是搶奪現有的 Market Share)。除此之外,創業者還必須確定你想進入的業別是旭陽行業,如旭日東昇般,行業年成長率高,行業的總餅塊可以越做越大。從現有競爭者原有的市場大餅中搶攻餅份,或欲進入的業別是已日落黃昏的夕陽工業,無論如何對創業者而言將是艱苦而未必付出和回報可以等值相稱的挑戰。
第三項,創業資金的適足性乃是要創業主解決兩個創業資金的問題:正確計算未來創業三年內所需要的足額創業週轉金和如何籌措創業資金。創業途中周轉不靈致創業失敗者大有人在,而這一項對中小企業得以倖存乃至是否成功與否亦是關鍵要素。
前述三項創業要素乃是創業欲立於不敗者的必先遵循指標 (缺一不可)。你可以是天生的創業家,創業idea 一推出大受歡迎,可惜後來資金週轉銀彈不足終告失敗;或是資金充裕,本身也是天才型的老闆,可惜創業idea 始終不被消費者買單,長期虧累,最終飲恨收攤;又或者是創業idea 乃先知卓見,市場絕對會買單,資金不是問題,可惜你本身不是當老闆的料,弄到最後,股東分裂,團隊眾叛親離,最後不得不宣佈公司關門大吉。
創業適合度、創業家特質及角色扮演
有人自認天生適合當老闆,可是就是當不成老闆;也有人並不被人認為是當老闆的料,可是因緣際會,後來硬是創業當起老闆,若干年來後還興家致富,創造諸多就業機會造福社會大眾。適不適合走向創業當老闆的道路其實是可以被評估的,這一項適不適合當老闆的創業適性衡量的模式就是「創業適合度評估」。
「創業適合度評估」乃是由學界及創投界多年經由觀察成功的創業家後所歸納的創業適合度評估模式,這一個模式歸納出成功創業家的14個特質 (Characteristics) 和8個創業家的角色要求 (Role Demand),角色要求係指創業主承受創業壓力及各種衝擊下的創業主角色扮演。創業家特質絕大部分屬與生俱來的人格特性,創業家角色扮演則是各種創業衝擊下考驗創業者適應力和回應力的EQ演出。
創業家14個特質包括:推動力和精力,自信心,長期介入,數字頭腦,善挖掘問題並解決問題,目標方向感強,適度冒險心,習於失敗中反省,對周圍訊息敏感度高,主動承擔責任,善馭資源,喜歡和自己競爭,信己不信天,和對不可測及不確定變數的高容忍度。這14 個特質絕大多根源於天性,換句話說,若有人充分具備這14 個特質,還真的是天生當老闆的料。當然亦不排除經由後天的淬礪反省、自我磨煉,因此從懶散性格轉變為成功者或當創業家性格者亦應大有人在。
創業家角色要求有8個分別為:順應創業衝擊 (犧牲者),全部身家投入和承諾 (承諾者),創造和革新 (創新者),具備行業知識 (內行者),懂得組合和帶動團隊 (指揮官),創造經濟產出 (生產者),遵守企業道德 (人格者),和建立信用 (誠信者)。
下個單元,我們會深入討論「創業適合度」模式的14個創業家特質和8個創業家角色扮演,進一步探討如何利用此一有用模式來評估本身是否適合走向創業致富之路。
前文提及適合創業當老闆的人有14 個先天的創業家特質和8 個後天的創業家角色扮演,這14個特質和8 個角色扮演的 Matrix 交叉分析就構成了所謂「創業適合度評估」的應用模式。
你身上鑲著「創業家特質」的基因嗎?
一位成功的創業者總是全部或部分具備了某些異於常人的行為特質,這些特質常常隨著環境機緣的變化誘發出創業的原動力,也由於這些特質的總和使得當事人顯示出比常人有更高的機會來創業成功。這14個創業家的特質是學術界和創投業經由觀察眾多成功創業家案例後所獲得的結論。
1、 推動力和精力 (Drive & Energy)
(1) 創業者彷彿裝了一部能源無限供應的動力引擎,隨時高速自我驅動,自己會創造出掛在眼前的胡蘿蔔,自發性習慣性地驅動追求。鞭子效應於當事人不起任何作用,當事人也毋須背後有一根鞭子,追求並吃到自己創造出的胡蘿蔔才是當事人鴨子划水,拼命努力向前衝的原因。
(2) 全身彷彿有用不完的精力,睡眠永遠比人少,一起床就立刻投入工作或創業目標的瘋狂追求;必要時可以隨時大幅縮短睡眠的時間,目標或專案不在限定期限內完成絕不休息。
2、 自信心 (Self-Confidence)
(1) 凡事不求神、不問卜、不算命,相信「人定勝天」,相信成功的關鍵和機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2) 堅信只要自己願意,任何事物或目標絕對沒有不能追求到手;外界變數從來不是失敗的原因,堅信成敗因素完全可以自己掌握。
3、 長期介入 (Long-Term Involvement)
(1) 對於創業目標有終身投入的決心和承諾。
(2) 在維持企業可以存活的情況下,願意犧牲至少5年的短期利益以換取及建構企業中長期利益的實現。
(3) 有德川家康為統一日本「杜鵑不啼等牠啼」的超級忍耐和等待精神的人。
4、 數字頭腦 (Number Always in Mind)
(1) 會把「投入/產出」的數字隨時習慣性反射在腦海中並量化效益得失的人,縱使和營利無關的時間或資源的「投入/產出」活動也會如此習慣性的精算。
(2) 天生頭腦彷彿植入「加值」晶片,經常習慣性思維如何把手上的一塊錢變成兩塊錢或更多錢的人,任何可以「加值」的機會都會毫不猶豫的付諸執行。
(3) 對於「成功」的定義,潛意識會直線連結「薪資/紅利增加」、「利潤成長」、「淨值上昇」,或「存款簿數字/動產/不動產價值增加」的人。
5、 善挖掘問題並解決問題 (Good at Problem Finding & Solving)
(1) 具有絕對「龜毛」的個性,工作品質及目標不追求到盡善盡美絕不死心的人。
(2) 習慣性主動發現問題並尋求合理解決答案的人;觀念中從來不認為
目標已被完美達成,因此個性上絕不輕易回答「No Problem」的人。
(3) 認為「No Problem」是不可能存在的境界,因此永遠可以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問題,永遠比別人更早發現問題的存在,也因此常常藉「解決問題」而促使自己或企業更精益求精的人。
(4) 天生善於迅速整理歸納問題的核心和排定問題解決的優先次序;對於「必須解決」和「需即刻解決」的問題有超乎常人的直覺和急迫感及果斷修正力。
(待續)
from: 普羅財經網(http://www.fundwatch.com.tw/) & udn
留言列表